化妆的基础是造型,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化妆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妆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局部与整体的有机关系和体现艺术与技术相融的综合创作能力。掌握化妆的精髓,需要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多维的空间想象力和综合的造型能力;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化妆的形式特点和造型规律。素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这在其他艺术造型的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
1、线条造型
线条造型是化妆的基本表现手法,是改变原形,构成新造型的骨架。线条在化妆中不单是纯粹、平面的刻画、更是多方面、多层次表现形的存在的重要元素。
(1) 建立新的结构线。当化妆对象自身的外形与所需外形存在一定距离时,可以运用线条造型能力做适当的调整,用化妆的手段做一些合理的弥补。这里强调“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化妆不能远离人的自然因素,无限制地进行改变。比如,在将年轻人的化成七八十岁的老人时,其脸部的化妆处理必须将衰老特征表现出来,就需要先用结构线条以绘画的形式做勾勒,确定新的结构线,组成新的形。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化妆对象原有结构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
(2) 构成新的形式感。利用线条的形式感,从视觉上改变或装饰原有的形态。如同绘画中线条具有的独特魅力一样,在人的皮肤上也可以运用丰富的线条进行造型,自始至终贯穿在化妆的整个过程中,赋予化妆线条以实用性和艺术性。比如,在改变人的胖瘦结构时,在结构线的刻画与组合时运用了拉宽缩短、变窄加长的原理,使人在视觉感受上达到“变胖”或“变瘦”的效果。又如在刻画皱纹时对线条的处理是粗细配合、虚中有实、长短交错,既符合了人的生理特征,又生动地将皱纹立体、真实地勾勒了出来。
2、明暗造型
人面部的明暗取决于面部本身的立体结构,同时也因不同光源的照射而产生变化,在化妆中用素描中的明暗表现脸部结构的凹凸、脸部转折和起伏,通常不会刻意在人的脸上把三大面、五大调都描画出来,但是这种素描的立体表现手法在化妆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法。我们可以运用素描常识去分析明暗色调的变化与化妆的关系,建立起在空间深度是塑造的形体的观念。
要在有限的面部,表现复杂的局部形态,就必须熟练运用造型表现的技法,方能随心所欲地达成。于是便可运用素描原理,将化妆造型的理念经过观察、体验、想象、选择、重组等的努力,在面部做下记录。明暗层次的处理在化妆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结构复杂又立体的脸上化妆,加上光线的因素,化妆对面部明暗层次的处理绝不等同于在平面上作画。以面部的结构特征为依据是处理脸部明暗层次的关键所在。
(1)调节明暗关系。是指运用素描知识调整层次关系。突出的部位的亮,凹陷的部位暗;近的、前面的,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应表现的柔和而模糊。在化妆中就用阴影色、过渡色、亮色加强或改变脸部结构和脸型轮廓,使其更具立体感。阴影色会使脸部某些部位减弱、收缩;亮色会使脸部某些部位加强、突出。所以,一般阴影色用在需要凹陷的部位,两色用在需要突出的部位,过渡色则起到衔接明和暗的作用。化妆要突出的主体应表现得明确显著,从属的部位则应以衬托主体为目的。
(2)重组明暗关系。指运用素描关系重新组成层次关系。在化妆法中就是用阴影色、过渡色、亮色根据脸部结构,利用原来可以利用的部位来重新组成明暗层次,在立体的脸上重塑立体效果。比如,当我们把一个扁平的脸型塑造成富有立体感的脸型时,根据面部凹凸结构增加明暗的对比、层次的过渡。或者将脸部骨骼中的凸起部位用浅色提亮,将脸部骨骼中凹陷的部位用深色收缩。我们在塑造胖妆时运用圆弧的线条和明暗层次的过渡来表现一种“球体形状”,充分体现脸部胖的体积感。虽然看似很夸张,却也是真实可信的,因为这种夸张有理可寻,离不开脸部结构的合理性。反之,如果不考虑结构,就会显得很假。所以,脸的结构特征是重组脸部明暗层次的重要因素。 |